热文:2021年物权法新规

2024-04-25 14:43:42 | 来源:长命敲锣打鼓网
小字号

近日2021年物权法新规登录上了百度热搜,受到广大网友们的关注,那么关于目前的2021年物权法新规相信小伙伴们都是想要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吧,小编也是在网上进行了一些整理,收集到了一些与2021年物权法新规相关的文章,那么下面就来分享给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

2021年物权法新规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意味着现行的物权法的“消亡”。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她又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随着房价不断上涨,“炒房者”也逐渐在社会上出现,于是大批的投资者涌入房产市场,对我国的房价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近一两年来,国家又陆续出台房价调控政策,随着房价逐渐走向稳定,也是让不少刚需购房者开始犹豫,是否要现在买房?因为不少人都害怕自己高位“接盘”,同时也期待着房价能够进一步的下跌。

一般来说,我们买的商品房产权是70年,而这个70年指的并不是业主对房子的所有权的年限,指的是房子所在的地方使用期限到期了。城市的建设用地都是国家的,企业还有个人都是可以用这块地方,以有偿的方式来换取使用权。而70年产权指的是拿到地皮去开发的那一刻起,而不是我们拿房产证的开始。

在《物权法》实施之后,房子的70年产权问题也都有规定,现在的产权分为70年、50年、40年,并不只是70年了。如果产权到期后,国家没有回收土地的计划,那么业主只需要缴纳补地税即可,而且不会超过五位数就可以继续使用。也就是这笔费用不得低于每平方米15.6元,也不得高于一万元。

如果国家在此期间有其他拆迁计划,那么后续补偿会是市场价的三倍。不动产权证就是结合了房地产的所有,还优化了更多。这样不但加快了效率还很便捷,更让群众能方便地处理房地产项目。并且根据国家规定,"不动产证"上的名称是房屋所有权的真正象征,不动产证比房地产证更加的重要。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意味着现行的物权法的“消亡”

中国的《民法典》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民法,是一部属于社会主义的民法,这也是一部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的立法,它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是对外国法律的“照单全收”;它集纳了这个民族的公序良俗,却不是对历史传统的“亦步亦趋”,它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丰富的市场经济活动、法治实践的总结和提炼。

《民法典》的编纂是百年大计,是国家盛事,是中华民族的法治共识成熟的里程碑,是人类法治史上当之无愧的精彩一跃。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出台,也同时意味着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全部“消亡”。

民法典由民法总则与各分编“合体”而来,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共1260个条文,覆盖每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

新京报讯(记者 王姝)5月28日下午,我国首部民法典表决通过,民法典时代正式来临。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体现了哪些立法思想?它将为中国的法制建设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对此,参与民法典编纂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接受了新京报专访。

新京报:民法典表决通过,此前的审议稿显示共计1260条。有网友担心,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要对所有民事行为作出规范,恐怕2000条、3000条都不够用。那么目前这1260条,到底够不够?

杨立新: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能“全覆盖”,我记得阿根廷民法典是4000多条,它就能涵盖所有的民事关系吗?也是涵盖不了的。我国民法典这1260条,涵盖了主要的、基本的民事关系,以及民事主体的行为规则和裁判规则。而且,民法总则第一章“基本规定”第十条,规定得很明确,“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如果习惯也没有,怎么办?那就适用法理。打个比方,有一个成语“天圆地方”,因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地永远也覆盖不了天。法律的规模和体量再大,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社会生活,无法对所有的社会生活都作出具体规定。即使写1万条也不够用,也还会出现新问题。出现了新问题怎么办?适用习惯和法理来解决。

新京报: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启动编纂之前,就有法学家提出来,应当力争编纂一部“全世界最好的民法典”。现在民法典已经出台,您有哪些评价?

杨立新:这一部民法典就是中国自己的民法典,具有中国自己的鲜明特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法治表达。我国民法典不论是体例、结构还是具体内容,都不同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法典。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几十年积累的经验总结,并且遵循了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我们经常说,改革开放之后,如果没有及时制定民法通则,我们就不能保证有今天的社会进步。而民法典是社会、经济和生活的法治基础,没有民法典,就无法进一步实现法治社会。所以民法典正式出台,必将开启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依我所见,我国民法典是最具有时代精神特征的民法典。

新京报:对比现行法律,民法典有诸多突破,比如设置居住权制度、人格权独立成编等等,其中最重要的突破是什么?

杨立新:我认为最大的突破就是人格权独立成编。不少国家的民法典中都没怎么写人格权,法国民法典没有写人格权,德国民法典也一共只写了6条,后世的民法典写了人格权,仍然没有我们写得好。而我国民法典的人格权编,历经理论和实践以及多方面意见的激烈交锋和论证,在世界各国的民法典中是十分先进的,把对人格权的保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将人格尊严作为核心概念,让我们每个人在人格权的保护下,在社会中都有一个主体地位,能够像人一样地生活。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本来就是人,怎么能说像人一样受到尊重?曾经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件,一个孩子打了一下他人的宠物犬,宠物犬的主人就逼着孩子给这条犬磕头。这就是侵害人格尊严,就是不把人作为人来尊重。而且,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的具体内容中具有新意,比如生命权中写入了生命尊严,AI换脸、声音权等纳入到肖像权的保护范围,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规定。

新京报:这样的突破之后,体现出什么样的立法思想?

杨立新:可以说,民法典人格权编闪耀大写的“人”字,体现出的是人文主义的立法思想。在民法典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标志,民法性质有一个转变。二战以前,各个国家的民法典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调整人身关系也主要是调整亲属之间的关系,例如婚姻家庭,对人格权比较忽略。二战以后,全世界对人格权有了截然不同的认识,德国、日本这些战败国接受历史的教训,在宪法中写入了人格尊严,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这样,民法的性质就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从过去注重财产关系变成了注重人身关系,特别是保护好人格权。所以很多人认为,21世纪民法的突出特点就是人文主义,注重保护人格权。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就是人文主义最突出的体现。

新京报:有学者曾经建议,民法典中应当设立债法总则编,规定一些债的基本规则。现在的民法典中没有债法总则编,但是有合同编,合同编能否发挥债法总则的功能?

杨立新:我原来也写过文章,建议民法典设立债法总则编。那么现在的民法典中为什么没有设立债法总则编呢?原因是,1999年以前制定统一合同法的时候,考虑到没有债法,就在合同法总则中写入了急需的一些债法总则的规则,让合同法发挥债法总则的作用,满足当时的法律适用需求。所以合同法总则就成为一个小的债法总则,债法的一般性规则差不多都写进去了,当然不是全部写进去,因为毕竟合同法总则的体量和规模都小。

合同法施行20多年来,大家逐步习惯,觉得债法的一些规则写到合同法中,也是可行的。这次民法典启动编纂之后,就把合同编通则的内容写得更详细一些,对债法的规则也写得更丰满一些。现在的合同编通则,已经不是原来的合同法总则,内容要比合同法总则丰富,写入了选择之债、连带之债的规则等等,大体上可以起到债法总则的作用。

新京报:“自由”是民法典所展现的核心价值之一,比如对主体而言,无个体差别,不论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多大,在法典面前一律等同;对行为而言,所有权自由、合同自由、婚姻自由、遗嘱自由等。从这个角度来评价,目前的民法典怎么样?

杨立新:民法典可以说是民事权利的“宝典”,是人民权利宣言书。我国民法典在总则编的第一条,就提出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自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分编也充分体现了对民事主体自由的确认和保障。前几天人代会审议民法典草案,有代表评价说,民法典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典范之作。人身自由、合同自由、婚姻自由、遗嘱自由、所有权自由,都是民事主体的自由,民法典规定了很好的保障规则。

新京报:有人感觉民法典反映互联网的内容不多,仅在肖像权、网络侵权责任几处有所规定,这能否满足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现实需求?

杨立新:其实,民法典对互联网的规定并不少,比如虚拟财产写入了总则编;合同编完善了电子合同的订立规则;人格权编将电子邮件、行踪信息纳入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明确规定不得利用AI换脸等信息技术手段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声音权参照肖像权加以保护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民法典是基本法,确定的是基本原则、基本规则,所以涉及具体问题可以由单行法来解决,比如网购纠纷,就可以在电子商务法中找到法律依据。

新京报:继民法典之后,有代表建议编纂刑法典?还有人建议编纂环境保护法典,对此,您怎么看?法典中的“典”字,该如何理解?

杨立新:我认为从“法”到“法典”,法典的特点是体系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将刑法与刑法修正案以及司法解释加以整合、修改,规范起来,系统起来,当然可以称之为刑法典。

新京报:从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编纂民法典,到现在民法典正式出台,历经5年,您现在有什么样的感受?

杨立新:2017年3月15日,民法典编纂完成第一步,民法总则表决通过。当天晚上,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今天通过民法总则,我特别怀念佟柔老师、谢怀拭老师、魏振瀛老师以及仙逝的各位民法前辈。”现在我的感受同样如此,编纂民法典是几代民法学者的夙愿,特别是那些已经故去的老一辈民法学家,他们终其一生一直在呼吁编纂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相信凝聚着几代民法学者心血与期盼的这部法典,会为社会运行、人民的生产生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法治基础。

今天小编为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就是这些了,那么这些内容小编也不知道是否会对大家起到帮助,如果大家对于本站点有建设性的建议的话,欢迎大家留言哦,本站点也会不断的改进,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环球信息网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